学术研究
当前位置:主页 > 学术研究 > 玉文化研究 >
玉文化研究
  • 中国玉带具变化历程(上) 发布时间:2018-02-23 14:40 浏览数:

中国玉带具变化历程(上)

 

『玉 文 化 的 概 念 』

  古往今来,“玉”字在人们心目中都是一个美好而高尚的字眼。玉器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载体,它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礼仪、商贸、图腾、宗教、信仰乃至生活习俗和审美情趣所产生的深刻影响,是其他任何古器物无法比拟的。玉器在古代社会中既是精神财富,也是物质财富。玉所特有的美丽光泽和温润内质使它成为一种超自然物品,被赋予人文之美,古人似乎对玉倾注了全部的才智和热情。

 

  纵观中国玉文化八千年的发展史,既古老又年轻,至今魅力不减,生命力越来越旺盛,不能不说是世界文明史上的奇迹。现今日常生活中,玉器或佩戴,或陈设,不过是寻常装饰品而已,但它在辉煌的中华文明史上曾经扮演过重要的角色,是中华文明奠基石。它是远古先民顶礼膜拜的神物,是森严礼仪等级制度的象征,是古人审美观念的表现,更是中华民族美好品德的化身。一部玉器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文明史,中华民族以“爱玉”和“尊玉”而著称于世。让我们发扬光大中国玉文化的优良传统,以玉比德,以德治国,共同感受中华民族爱玉、尊玉的伟大情怀。

 

 

『 玉 带 具 引 言 』

 

“带”作为腰间的束扎物是中国古代服饰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先秦法服的“带”之“革带”和“大带”

 

战国两汉钩环带滥觞

 

汉代以后逐步流行“晋式”带具

 

隋唐的金玉带盛行

 

辽、金、元时期绦带独具特色

 

明代玉带程式化

 

清代革带基本消失,使用(闹装)带扣、带钩的绦带

 

 


 

革代的束结,早期使用绦带与绦带、绦带与固定在革带上的环或钩相系。随着革带装饰功能的不断增强兼具装饰和实用功能的钩、环相连束结方法逐步成为主流,钩、环、带上的玉饰也伴随着时代的变迁,服饰的变革,发生着此消彼长的变化。

 


 

 

『新 石 器 时 代 玉 带 具 』

以玉作钩,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晚期。

形制趋于简单,绝大多数没有装饰纹样,钩呈长方体,出土实物长度在5-8厘米之间,一端为两面对穿的大孔,可用于穿系,另一端琢磨成铲形钩状,钩首部分与后世的钩首呈反向弯曲。

 


 

 

『 夏、商、周 时 期 玉 带 具 』

 

 

  夏、商,目前没有发现带钩实物。

 

 

  西周,应为成型期,但未见实物。

 


 

 

『 春 秋 时 期 玉 带 具』

 

 

带钩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主体是金属带钩,玉带钩偶见。

 




 

钩身短小扁宽或环状,钩首钩相对钩身而言显得较大,扁长似鸭嘴,突出钩括作用,强调其实用性。装饰性纹饰见有满布器表的蟠虺纹,纹饰突起呈圆弧状,器体外边缘多齿凸状,给人以浑圆饱满的感觉,最大特点是没有钩钮。

 

 

『 战国、两汉 玉 带 具 』

玉带钩的发展使用的鼎盛时期。“满堂之座,视钩各异,于环、带一也。” 《淮南子•说林训》记载了使用带钩的普遍与多样的状况。根据出土及传世的情况特别是参考借鉴周晓晶女士位于带钩的类型排比方法,分如下8个类型:

 

1、四棱体玉带钩:流行于战国至西汉,以战国为主。钩身四棱体,边棱轮廓清晰有平直的切削感,钩首简约,大多是马头状抑或只突出眼部和吻部的龙首,因此也被俗称为“马头钩”。钩首相对扁长,留有春秋玉带钩钩首的痕迹。背部有长方形钮,钮柱两侧不内缩与钩身的宽窄一致。


 

2、宽体玉带钩:流行于战国中、晚期。基本型制是,钩首多龙首,钩身扁宽,背部有圆形钮。 


 

3、琵琶形玉带钩:该种形制可以说是带钩的主体型制,从战国出现以来一直延续到清代。钩首多做龙首、少量禽首,钩身至钩首折弯初开始逐步加宽加厚腹部弧形突起形似琵琶,背部有钮多为圆形。

 

 

4、多节玉带钩:流行于战国至西汉。基本特征是,体量较长大,有多节玉块组成,中间以金属条贯穿连接。


 

5、长形玉带钩:流行于战国至西汉。钩体修长弧状,多在15厘米以上,钩首多龙头,偶有钩尾也雕龙头的,背部有圆形、椭圆形或钝角长方形钮,钮低于钩首与钩尾的水平线。

 

 6、禽形玉带钩:流行于西汉至东汉。体量较小,钩首多做禽首(亦见龙首),钩身弧形隆起鸟身状,依稀可分辨出双翼,背部有圆形或椭圆形钮。

 

 

 7、异形玉带钩:除上述六中常见的类型外,还可零星见到异形带钩,这些代一行带钩基本上是为位王侯贵戚所作的精品,制作精美,标新立异,用来标榜自己特殊的身份。

 

 8、金玉合体带钩:流行于战国。以金、银、铜等金属做钩体,表面再覆以鎏金、错金、包金等工艺,并镶嵌若干玉块、金玉结合,华丽精美。

 

 

战国时期玉带钩制作工艺精良,棱角分明,常以简练的线条勾画动物形象,具有抽象的意味,给人以严谨、规矩的总体印象。

 

 

汉代特别是西汉中晚期到东汉,题材丰富,造型多样,线条流畅,动物形象地塑造从抽象逐步演变到具象,给人以灵动、细腻的印象。

 

(未完待续)

------------------- END -------------------

 

电 话:010-87664115(入会咨询)

邮 箱:2014yuwenhua@sina.com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19号联合国际大厦乙段B610-611号
 

中国玉文化研究会

 

中国玉文化研究会是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民政部登记注册、文化部为主管单位,由全国著名的文博考古单位、相关教育培训机构、玉文化研究者、玉文化研究组织、玉雕艺术机构、玉器收藏爱好者自愿组成的非营利性的国家一类社会团体。

本团体的宗旨是团结国内外玉文化爱好者、研究者、收藏家、鉴赏家、雕刻家和相关大专院校、玉文化研究机构、玉雕艺术机构,开展玉文化研究的相关工作,为提高玉文化研究水平,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本团体的业务范围是:进行玉文化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组织、举办展览、展示活动;开展玉文化创作及评比表彰,促进玉文化事业的发展;普及、推广玉文化知识,开展玉文化服务和教育培训;提供信息服务、技术支持、人才引进、交流合作、法律咨询等服务;做好玉文化宣传、出版、档案和专业网站的建设;承接政府部门委托的相关工作。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